【劇透心得】
呃~~劇透~~~要寫什麼好呢~~~
總之,先直接來寫這個故事到底在說些什麼好囉~~~~
雕凹版(engraving)技術早在15世紀中,已於歐洲應用於製作紙牌、使徒聖像等。
因為這是要在「金屬」上面鏤刻,屬於高難度的技術。以這個技術完成的紙幣,是很難仿製的。(多為師徒或父子傳授制度)
男主角 ジノ原本師從父親,父親比起賺錢的酬勞,更喜歡創作作品的過程,但,這樣的父親因為欠錢導致工房被奪走而決定自殺。
那時,因雕刻而生成的繭已經布滿雙手。
從此,他開始臨摹父親和大師的作品.......直到......失去了勁敵......
當他看到那張紙幣.....那刻工.....讓他心中悸動不已!
而他的贋作,被眼睛很利女主角發現了......關鍵在字母「K」的線條。
她的真鈔刻了8條線,而偽鈔則是刻了9條線!
而,男主角拿到新版真鈔的時候,也立刻察覺到了.....
好強......太強了......我要超越你!
因為有勁敵,才有超越的衝勁。
因為有想要超越的目標,所以才感到無比地愉快!
如此天才!如此絕技!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刻出了這樣的作品?
素未謀面的兩個人,因為共同在「雕刻紙幣」上有了共鳴,從競爭關係開始,逐漸較勁,進而產生惺惺相惜!
在這個時候,社會、政治,已經與他們無關,他們在這個雕刻的領域中,酣暢地比試著。
圖片來源:https://ameblo.jp/kumonokayoiji/entry-11972935226.html
渣翻:
能用相同語言互相了解的唯一的朋友
就像潛入深深深深的地底或是海底那樣的時間中......
原文:
同じ言語を解する唯一の友ー
深い深い深い地の底、
海の底へと、
潜っていく様な時間の中で、
我知道(我明白)
你就在那裡
我們能夠相見的地方
如果不是最深最深的地底,就是在最靠近天空的地方。
(以下為個人詮釋)
男女主角在金屬上面雕刻,是「雕凹版」。
一刻一畫都在往下......就像是潛下了地底......
同時,他們刻畫的又是天空圖案(紙鈔上的圖案)。
呼應著篇名「地底的穹頂」的由來。
隨著時代與社會的齒輪急速滾動,爆發衝突......
男主角擔憂著......前往王都。(明明就不知道對方是誰....去了可以怎麼樣呢?但,就是衝去了~)
(然後就還真的遇到了wwwww)
透過短暫的雙手交握,兩人敏銳地察覺對方手上的厚繭。
雕刻技術並非一朝一夕可練成,尤其像他們這樣卓絕的技術,都是經年累月、刻苦練習而成。
在這個瞬間,他們隔著車簾認出了對方。
男主角 ジノ對著她說:「只要你還在雕刻,無論你到哪裡,我都可以找到你!」
最後的收尾,一方面令人驚悸,一方面又讓人想拍案叫絕!(浮誇了浮誇~
在那個時代的當下,到底誰是真鈔?誰是偽鈔?
從現在回首望向歷史......誰是真鈔?誰又是......偽鈔?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就像《傾國的裁縫師蘿絲.柏汀》的作者所說:
「歷史沒有事實,只能夠驗證。這才是真正的樂趣所在。多虧了這點,法國大革命可以就各種不同的故事背景研究好幾週呢。直到未來永遠都能夠細細咀嚼的故事就是歷史。太棒了!!」
不過,我不知道這段故事是取自真人真事還是虛構的(我覺得是虛構的啦~)
但,在那個時候,說不定真的有類似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總而言之~好好看啊!!!!
【補充說明】
因為故事簡介提到的「エングレーヴィング」= engraving
所以就找了相關資料做補充。
提醒一下,如果你對「雕版」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看看~
這些是我查到的資料,不代表最正確(因為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QWQ)
以下資料僅供參考~
1. 〈當代版印的課題與提問〉朱哲良 藝評家/ 藝術工作者
版印發展史上,由木板(註1)到銅版(註2),再由銅版到石版(註3),歷經千年的轉變進程;之後不過百年,變發展出應用網屏的絹印技術(註4)。
註1. 木版(woodcut, woodblock printing):現知最早的木刻版印文字為武則天時期(684~705AD)佛經,存於日本東京。
註2. 銅版:此指凹版畫(intaglio),常用銅版、鋅版為材料,技法繁複,如腐蝕(etching)、美柔汀(mezzotint)、直(dry point)、細點腐蝕(aquatint)、糖水腐蝕(sugar lift)...等;其中如雕凹版(engraving)技術早在15世紀中,已於歐洲應用於製作紙牌、使徒聖像等。
資料來源:當代版印的課題與提問 - 國際版畫雙年展(連結)
2. 雕版(印刷過程) engraving(printing process)
是一種凹版印刷技法,透過握在手掌中的雕刀或刻刀,將圖樣雕入通常為平坦銅質的印版,刀刃推向銅版以刻劃出V形溝線。接著將印版塗上油墨並經過擦拭,油墨填留在溝線。在印刷過程中,油墨受壓擠出,在紙張上印出線條。此技術最初發展於十五世紀的德國,可能是金匠為了保留刻在器皿上的設計圖案所發展出的手法。雕版術和「木口木刻」(wood engraving (process))不同,後者是一種凸版印刷程序。「木刻(浮雕印刷過程)」(woodcut (process))則指雕刻製作印刷用的木版。歷來「雕版(engraving)」一詞有時候被誤用來指稱所有的版畫技法,特別是運用印版的印刷術。若單指在任何表面或印版上,雕刻銘文或圖樣的步驟,則用「雕刻(雕刻)」(engraving (incising))一詞。
資料來源:雕版(印刷過程) engraving(printing process) - AAT-Taiwan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連結)
引用:[雕版(印刷過程) engraving(printing process)(編號300053225)]。《藝術與建築索引典》。http://aat.teldap.tw/AATFullDisplay/300053225(2021/10/03瀏覽)。
3. 凹版術﹝intaglio﹞
是以雕刻技術或用酸水腐蝕的方法,將圖像往內刻在印版表面之下,而非從底部升起的技術。製作凹版版畫時,要將油墨填入雕刻的凹線或酸水浸蝕過的窪痕內,然後將印版表面多餘的顏料拭淨。當被印的紙張與印版一起通過凹版壓印機時,壓筒的壓力會將凹陷部分圖像的油墨吸附於紙面,因而印出一幅版畫。用金屬作為印版的版畫製作方法可分為鐫版術﹝engraving﹞和蝕刻法﹝etching﹞兩種。其間最大的差別,是在於製造印版凹槽的方法。通常採用鐫版術的版畫家會利用專門用以雕刻金屬印版的工具,在金屬版上直接切割,其中最為常見的工具便是鑿刀。鑿刀是用一種堅硬的金屬所製成有銳利尖端的工具,藝術家會拿著它對著金屬版推動,在上面刻出線條來。
蝕刻版畫是凹版術的另一項技術。蝕刻版畫製作印版的方式是先將金屬板塗上薄薄一層保護膜,再用蝕刻針於保護膜上刻畫出圖像。接著將金屬板用鹽酸沖洗,這時後被刻過的刻痕部分會被鹽酸所侵蝕,其餘部分則被保護模所保護,因而完成一塊印版。
資料來源:什麼是版畫? - 義守大學(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