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的確,在戰爭過程中,似乎都只有看到與聽到「男性」,卻很少聽到「女性」。

能夠連想到的也幾乎都是從事性工作的那種......我好膚淺(羞愧掩面)

是說,假如真的發生戰爭(假設),我的選擇會是什麼呢?

戰爭並不是只有士兵,還有很多很多幕後的工作人員,有這些人們在背後支援,才能運作下去。

而,那些隱藏在幕後的事情到底有多麼不為人知呢?

洗衣服的女工、治療傷兵的女軍醫、女狙擊手、女高射砲手、女醫護兵、女護理師、女飛行員、女文書(照相)、女火車司機......

有悲傷、有痛苦、有憤怒、有溫馨、有快樂、有黑色幽默......各種情緒流動在書頁之間,而,共通點就是,她們都有一股對國家的熱情,要保護國家,所以要投入前線作戰!

 

我時常看到哭......XD"(對~我哭點低啦~)

尤其是戰爭結束,好不容易可以回家了,卻要面對家人的態度......那種心寒.....

 

還有,我看到第5話的時候,看到軍事工作犬也哭了......(而且狗狗死掉了Q_Q)←只有一格/不是一頁
狗狗忠誠賺人熱淚!7種為人類貢獻一生的工作犬| 警犬| 軍犬|...(連結

 

PS.瑪麗亞可能是菜市場名......但我實在也記不住後面的名字(太長了....)所以就都簡稱瑪麗亞了(欸

 

 

【筆記】

第1話   野戰洗衣隊政治指導員

洗衣服洗到得了疝氣、有的連指甲都沒了(甚至以為指甲不會再長出來)但仍是要繼續洗衣服......

還有,當她們被飛行員嗆的時候,她們反擊的方式wwwww很可愛哪!!!

戰爭期間沒有得到任何獎勵,在戰爭結束時,上級卻說「洗衣隊可以嘉獎那兩個俘虜德國士兵的人。」指導員不服氣!洗衣女工的勞動非常繁重,所以積極為女工爭取,終於讓大家都有獲得嘉獎。並且,讓這些女工返鄉前,都能帶走一些東西。

→不知道為什麼.....就也跟著這位指導員一起熱淚盈眶了.....(哭點也太低....)
→真的很佩服這些人的愛國心......(揪心

 

第2話  軍醫(希尼亞)把愛情埋葬
雙胞胎姊妹:希尼亞、妮哪,因為戰爭開打,妮哪姐姐說要去報名當醫護兵。就此別過,當下也知道此生難以再見面......
她(希尼亞)是軍醫,與丈夫一起上前線.....然後,丈夫......死在戰場上。
當時,死在戰場上的士兵,都會就地掩埋,挖一個大坑,蓋上土,草草了事。
但她不希望丈夫遭到這樣的對待,她決定要帶著丈夫的遺體回去!於是,她逐一去拜託將軍找可以同意她的人,一個又一個將軍,直到去拜會司令官科索夫斯基。起初,他拒絕了。
然後,她再次去懇求,表示願意下跪請求:「我沒有為他生小孩、房子也燒了,沒有留下照片......我已經什麼都沒有了,如果能夠帶他回去,至少還能留下一座墳,等打完仗,還能有個回去的地方......我不是在埋葬丈夫,我是在埋葬愛情。」跪下請求....如果無法完成這個願望,那她也不想活了.....
上級沉默了很久.....隔天派了飛機運送棺木,她上了飛機,抱著丈夫的棺木暈了過去.....

→爆哭

 

第3話  狙擊手(克拉娃、瑪麗亞)

作者(記者)歷經七年多,奔走於全國各地,採訪超過五百人,累積數百盒錄音資料。雖然採訪獲得了很多資訊,但也帶來很多的疑惑,想要去深究那些聲音,卻發現裡面是無盡深淵......

克拉娃回憶,第一次狙擊,射死敵兵的瞬間,顫抖不已......最後哭了。因為她殺了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不久之後,這種惶恐就消失了。

瑪麗亞:「我們很快就成為了戰士,沒有時間讓你慢慢調整心情.....」她回憶,有一天,俘虜了一名德國偵查兵,他的手下有很多被命中腦袋而死亡,長時間都能命中同一個部位,這命中率實在太高了,請務必讓他見見那位神槍手。
但是......那位神槍手已經死亡了.....她是喜歡圍紅色圍巾的女狙擊手,薩沙。她是在和敵方狙擊手對峙的時候死亡......因為紅色的圍巾暴露了位置。

那位德國軍官難掩震撼......在最後一次審問時,說,他們的宣傳單都說紅兵長得跟男人一樣,但他親眼看到的女兵卻都是美女!!!

<在雪地中埋伏,凍得手臂痠疼、眼睛乾澀、因為趴在雪地上,身體下的雪融成水.....整天泡在水裡,要離開時衣服還黏住Orz

有一天,「中間地帶」(德軍跟俄軍中間)出現了一匹小馬,好美......因為後勤無法跟上,所以他們已經吃了好幾天乾硬麵包。在男兵的慫恿下,她開槍射中了小馬。
她很喜歡動物,小的時候家裡的牛隻生病,不得不殺了牛的時候,她哭了兩天。而今,在戰場上,她就這樣輕易地射死了小馬......晚上看到那鍋肉湯,她就哭了.....同伴跑出來安慰她,大家再一起回去吃那鍋肉湯。

戰爭結束後,所有的一切都要重新適應,穿鞋子.....穿裙子.....禮儀.....

戰場上,什麼都是黑乎乎的......只有血的顏色不是......因為鮮血是紅色的....

 

第4話  狙擊手(克拉娃、瑪麗亞)

女狙擊手們聊天,聊著戰爭結束後,是不是能嫁人.....希望丈夫疼她們....
可是,大尉連長卻說:「哎呀!誰敢娶你們?依照你們的狙擊能力,如果不小心摔破盤子,可能連命都沒了....哈哈哈」
這個笑話.....讓女狙擊手們都冷下臉。

從前線回來時,我才21歲,但頭髮全白。受過重傷、得了腦震盪,有一邊的聽力受損。
哥哥已經為國戰死了,而媽媽卻對她說,與其傷殘回來,倒不如直接死掉。一個女孩子傷殘了要怎麼活下去?

因為住處附近有礦場,每次聽到砲聲,就會驚醒,要衝出房子.......媽媽哭著抱住她,輕聲安慰她,這裡是家裡,戰爭結束了......

 

說起其他事情......比方說當時要回家,深夜經過一條山溝....猶豫著要鼓起勇氣闖過去,還是要等天亮再過去,明明已經見過太多死亡,怎麼還會怕那一條山溝呢?(到現在都還記得那混著菸草的屍臭味.....)
還有,回程的火車上,竄出一隻老鼠,女孩們各個嚇得驚聲尖叫。旁邊有士兵笑著說:「你們都是得過勳章的,怎麼還會被老鼠嚇到。」www

而她後來,遇到一輛路過的車,搭了便車......然後,意外地發現,彼此認識。兩人相視落淚。
那男生開心地把她載回老家,拿著皮箱開心跳來跳去,跟她媽媽說,把她的女兒送回來啦!
令人難以忘懷....

八年前,她們找到了一位失蹤已久的隊友瑪莎。戰爭當時有位砲兵連長受傷,她爬過去要救她,突然一顆砲彈過來,連長當場炸死,她則是雙腿嚴重受傷。當時她苦苦哀求其他人殺了她,她不想這樣活著......後來就斷了音訊。戰爭後,失蹤人員搜尋小組不停地在搜索,才找到她。聽說戰後三十年來,她都輾轉在不同的療養院中度過,也做過幾十次手術。她瞞過很多人,連她的親生母親都不知道她還活著。
她們把瑪莎帶出來參加戰友聚會,也安排她跟母親見面。
她母親哭著抱住她:「幸好我的心沒有完全碎掉.....真是太幸運了.....是吧?」(人還活著就好!!!)
她則是哭著說:「媽媽,我現在不怕見到你了......我已經老了......不是小女孩了.....」(是怕自己的樣子....所以不敢見媽媽嗎)QQ

雖然在戰爭當下有立誓要為國家犧牲,但躺在掩體裡面,聽著砲聲,果然......還是不想死啊!心裡想著一定要活著回去......現在看起來,手或腳受傷都沒什麼大不了的,那怕身體受傷都無妨.....但是.....心裡的傷太難受了.....(沉痛)

→我爆哭QQQQ(我去旁邊擦鼻涕+眼淚)

 

第5話  醫護兵(瑪麗亞)、護理師(安娜)

她跑去兵役委員會想參軍,但3次都被趕回去。當後撤部隊經過她的村莊,她就跟著他們一起走了,連入伍通知書都沒有。
一開始看到傷兵的時候,昏倒了,後來習慣了。
在槍林彈雨中搶救傷兵。自己也受過傷,自己把彈殼挖出來,給自己包紮。

雙方撤退,僵持不下.....有名砲兵中尉受傷了倒在戰場上,好幾個醫護兵想要去救他,卻都遭狙擊而死。救護隊有兩隻牧羊犬(當時她第一次看到這種狗)一路匍匐前進,想爬過去......可是也被射死了。
這時,她脫下帽子,舉起雙手,唱歌。歌曲是當時很流行的「我陪你建立功勳」,一開始很小聲,後來愈唱愈大聲。她前去搬運回那位砲兵中尉,當她背對敵人方向時,她在內心祈禱,千萬不要開槍,如果真的要開槍,請直接命中腦袋(當下怕爆)。結果最後沒有人開槍。

她冒著砲火一共救出了481個傷員,相當於一個步兵營的人數。傷員背在背上本來就很重,還要連他的武器一起帶回來,再加上軍大衣和靴子.....一次差不多就得扛80公斤。每次進攻,都得跑上五六個來回,可她自己才48公斤,跟芭蕾舞演員一樣輕。
「到現在我都覺得不可思議......那時自己是怎麼做到的?」→腎上腺素.....飆升?

→這讓我想到電影「72小時前哨救援」,本片改編自CNN首席駐地記者-傑克泰普,深入險境採訪著作 《被遺忘的前哨》(The Outpost: An Untold Story of American Valor)
→裡面有很多的場景......前一刻還在苦中作樂,下一秒就槍彈襲來.....Q_Q

【延伸閱讀】
軍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連結
打仗時能射殺對方醫療兵嗎?為什麼?(連結
狗狗忠誠賺人熱淚!7種為人類貢獻一生的工作犬| 警犬| 軍犬|...(連結
神勇戰爭犬:槍林彈雨中傳遞信息,搜尋受傷士兵,執行危險任務(連結

 

護理師(安娜)

當槍林彈雨襲來,她也跟著逃跑,無視著那些痛苦呻吟的聲音......直到忽然感覺到身上掛著的醫療救護包的重量,以及愧疚感.....想起神聖的使命,戰勝恐懼,回頭救助傷兵,一個.....兩個.....三個......直到深夜。隔天下了一場大雪,雪掩蓋了許多死者,他們的手臂大多往上舉著,伸向天空。

您不是想問我「什麼是幸福嗎?」我可以這樣告訴您
能在到處都是屍體的地方,發現一個活人時,那種感覺就是幸福。
→爆哭QQQQQQQQ

 

第6話  高射砲手(克拉拉上士)、通訊兵(瑪麗亞中士)、偵查兵(柳波芙列兵)

語言就像毒藥。
男人都想上前線打仗,但要是換成女人,就會讓人覺得很怪。
我......變得不像女人了......不不不!絕對沒有這回事!

戰爭剛爆發的時候,隔壁鄰居收到部隊的來信,她的丈夫受傷進到野戰醫院,有的人回來少了一隻手臂、少了一條腿......那,誰要代替他們去打仗呢?
從小接受的教育,國家的一切都跟她們息息相關,培養她們要熱愛祖國、為國家奉獻。當戰爭爆發,她們能為國家做什麼就做什麼,缺護理師就去當護理師,缺高射砲手就去開高射砲。
起初想學男生,所以把頭髮剪短、學他們走路。但沒多久就開始想化妝......梳理自己。長途行軍之後,會找個草地用嫩草把女生的.....那個弄乾淨。遇到年紀較長的司令官,因為他們知道,所以會睜隻眼閉隻眼讓她們多拿內衣褲,但遇到年輕的就會要她們把多餘的內衣褲交回去。(尷尬><)
對女孩來說,一天換兩次內衣褲是正常的,沒有什麼多餘的。所以她們的應變方法就是把內衣的袖子撕下來用......

通訊兵(瑪麗亞中士)

我們非常認真工作,就怕被人說:「女人就是不行。」拼起來比男人還要不要命,因為想證明我們不比你們差!但還是被嘲笑了很長一段時間......
「怎麼樣才能變得像個男人一樣?」變成男人是不可能的,畢竟身體就是個女人,女性的生理跟男性完全不同......

一天要行軍三十里,兩百多個女兵走在兩百多個男兵前面,她們走過的沙土上,都有紅色的斑點(女性的生理期),跟在後面的男兵只能盡量不往下看,當作沒看到......
褲子乾了之後,就跟玻璃一樣,割著皮膚,大腿內側被反覆摩擦成了傷口,散發著血腥味。因為那時部隊沒有發給女性用品,所以她們會趁男兵在灌木叢上晾襯衫的時候偷走幾件。不久,就被男兵拿來說嘴。
脫脂棉跟繃帶就連傷兵都不夠用,女兵更不可能拿來用。女用內褲要等到戰後第二年才有。她們都直接穿男式內褲,穿習慣就好了。

有一次行軍,經過渡口的時候遭敵軍轟炸。男兵們就地找掩體躲藏,也大喊著要她們找地方躲。但,女兵們卻是直奔河川中,直到把自己洗乾淨為止,就算周遭都是轟炸聲與四處飛散的砲彈碎片......有些女兵就這樣被炸死了......

這種羞恥感簡直比死還可怕!那是第一次覺得自己是個男人就好了......第一次......

戰爭勝利之後,有段時間難以相信我們已經打贏了。

偵查兵(柳波芙列兵)

雨中,有人陸續倒下,有的受傷、有的死亡。
「真不願意死在這種爛泥裡。」我這麼想。

有一次,經過一個地方,矮矮的櫻桃灌木叢對面全是淺藍色的雪花蓮,整片草地都被染成藍色。
「要是死在這樣的花叢中,我也生無可戀了。」我這麼想。

→讀到這裡有種黑色幽默的感覺.....她是來找可以美美的死去的地方嗎?生存慾望會因為可能死掉的位置而增強或減弱!

那時才17歲,才會把死亡描繪成那個樣子,以為死亡就是靈魂脫離肉體飛像某個遠處。
某天晚上,她們徹夜討論「死亡」這個話題,但也只有那天,因為大家都害怕說出那個字眼......

【延伸閱讀】
高射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連結

 

第7話 一級飛行員(安東尼娜中尉)、飛行隊(克拉芙季亞大尉)

1936年飛來了一架飛機,讓孩子們大開眼界,興奮地呼喊。當時流行的一句話:「男孩女孩們!都來開飛機吧!」

安東尼娜的父親原本是反對的,因為她們家歷代從事鋼鐵業,怎麼可以去開飛機呢!後來,她獲得飛行俱樂部的部長同意,載著父親飛行。從此父親沒有反對她成為飛行員,因為父親也愛上了飛行。

戰爭爆發前,她結婚,生了一個女兒。戰爭爆發後,因為男性飛行員都被徵召,所以女性飛行員接替了他們的工作:幫軍校生上課。
丈夫到前線作戰,她每天早上四點出門上課,這段期間她只留下一鍋粥給女兒,直到傍晚才回來,女兒滿臉是粥(也不知道她到底吃了多少),不哭不鬧等著她回來,睜著那雙與丈夫相似的眼眸看著她。
1941年底,她接到丈夫陣亡的訊息。將女兒交給公婆照顧,自請上前線作戰。

飛行隊(克拉芙季亞大尉)

女孩子們剛進飛航官校的時候,都是留著長頭髮。但是,防空警報響起,頭髮都還來不及沖乾淨梳理好,就得直奔防空戰壕.....所以(分隊長)瑪麗娜下令大家剪短頭髮。

此時,(後來聲名大噪的女飛行員)莉莉婭‧利特維亞克,怎麼樣都不願意剪掉長髮......

在戰前,學習開新飛機的技術需要花費兩年,她們只用了半年就學起來。訓練開始沒多久,就有兩組隊員死於飛行事故,四個人的棺木並排於眼前....
上級長官說:「大家別哭了,以後犧牲的人會愈來愈多,今天是她們,明天就是別人,你們一定要堅強......」

她們駕駛的戰鬥機,飛行的高度給女性身體帶來不小的負擔。經常感覺到肚子被擠到脊椎去,除了要飛好以外,還要把敵軍擊落。她們的表現讓男性們目瞪口呆。

 

【延伸閱讀】

莉狄亞·利特維亞克(俄語:Лидия Владимировна Литвяк,1921年8月18日-1943年8月1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蘇聯空軍的戰鬥機飛行員。在生涯66次空戰中,曾經五次單獨擊落敵機,蘇聯官方文宣甚至聲稱達十二次單獨擊落敵機,以及二到四次協同擊落敵機的紀錄。她是歷史上第一位擊落敵機的女性戰鬥機飛行員,是二戰最成功的女飛行員,也是僅有的兩位女性王牌飛行員之一。保有目前女性戰鬥機飛行員的擊落世界紀錄。她在參與庫斯克會戰攻擊德軍飛機編隊時被擊落殉職。她在Mius Front戰役中去世,享年不到22歲。她的死後兩次被提升為中尉軍階,分別於1943年和1990年晉升為中尉。
──摘自維基百科(連結

莉狄亞·利特維亞克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連結

王牌飛行員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連結

 

第8話 文書(葉蓮娜)、火車司機(瑪麗亞)、射手(蘿拉二等兵)

因為戰前在照相館工作,所以被安排到司令部,進行拍照工作。
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她不願意為戰死的人拍照。
她喜歡拍士兵們抽菸、休息、聊天等畫面,特別是受頒獎勳的時候。可惜的是當時沒有彩色膠捲,否則拍起來多好看......
經常有記者來問她,是不是有幫為國犧牲生命的人們拍照。她翻找了照片後,才發現......她沒有拍到這樣的照片。那時候,當有人戰死的時候,其他人就會來請她提供那個人之前的生活照,她就去找......那個人還活著的時候,一臉笑容的照片。

火車司機(瑪麗亞)

戰前,她是火車司機副駕駛。當時,蘇聯全國沒有女性的火車司機,在她的堅持努力之下,她在1939年如願成為蘇聯第一位火車女司機。
在家,跟丈夫分工,她上班,丈夫就在家照顧小孩;丈夫上班,她就在家照顧小孩。某天,戰爭爆發了,她們被疏散到別的地方,安排了新的居所,兒子也上幼稚園。周遭人因為她是火車女司機,也特別照顧她。
然後,不到半年,她就受不了了......當人人都在保家衛國的時候,她怎麼能躲在安全的家裡?
於是某天,她跟丈夫就投入了支援前線的特別運輸隊,負責開火車運送物資。整整四年都住在車廂裡面,跑遍全國。

敵機經常針對火車頭掃射攻擊,就是為了射死火車司機,毀掉火車,破壞補給線。當她聽到敵機低空飛過的聲音,內心想著兒子還在車廂內啊!那心情真是難以言喻......於是丈夫停下火車,她去帶兒子過來,三人藏在火車下躲避掃射。當時,她真的是覺得不如連她一起射死算了......然後,她們都活到了現在。

「火車就是我的生命、我的青春,是我人生中最美妙的時期。我到現在都還想開火車呢.....但他們說我太老了不給開....」XD
「我現在哪兒也不想去.....不知道怎麼說明才好,就是不想離開兒子、孫子的身邊,哪怕分開一天我都怕的要命。凡是經歷過戰爭的人,都能明白我的意思,只要分開了一天就意味著什麼.....」
→也就是說......一分開,此生便是永別....QQ

射手(蘿拉二等兵)

「戰爭中,最可怕的是什麼?」
蘿拉笑著說,她知道記者們最希望她說出「最怕不能活著回來」之類的話,但她認為最可怕的是「穿男式內褲」。真的是討厭到爆!
蘿拉抱持著為國捐軀的熱情上了前線,結果卻穿著男式內褲,那樣子真是滑稽又可笑。(→咳咳.....不是穿在裡面嗎?
就這樣,在部隊裡的女孩們穿了男式內褲整整四年!!!!!(→用驚嘆號表達一下蘿拉的驚恐)
直到進入波蘭的第一個村莊,軍隊發了女用內衣褲,那是她第一次拿到軍用的女性內衣褲......蘿拉哈哈大笑....

 

第9話 記者(作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人要比戰爭更偉大。寫戰爭,更是寫人。」(摘自創作筆記摘錄
她正在寫一本跟戰爭有關的書籍。
雖然她從小就不喜歡和戰爭有關的作品,不過她們那個世代的孩子都很喜歡看跟打仗有關的作品,因為是戰勝國的孩子。即使戰爭結束好幾年,村子裡的男孩子們仍舊在玩「德軍」和「蘇軍」的遊戲。有一天,隔壁的男孩問她:「戰爭結束了,但是地下的人(墳墓)比地上的人還要多......是怎麼回事?」
就她的印象,小時候住的村莊彷彿是女人村,都是女人,她沒有聽過男人聲音的印象。女人們會談論戰爭,也會唱歌,只是歌聲聽起來很悲傷。學校圖書館裡的書,跟戰爭有關的書籍佔了一半,就連作文都灌輸她們要以光榮戰死為夢想。
她是書呆子,對紀實文學是又害怕又想看。也許正是因為不諳世事,才能無所畏懼。現在回頭細想,如果她是一個很現實主義的人,還會不會一頭栽入這個無底深坑呢?
她經常被出版社拒絕、雜誌社也都拒絕,理由大同小異,寫得太過血淋淋、沒有表現領導的光榮與威信。簡單來說,她寫的內容不是「那種戰爭」。

她記得小時候,祖母帶著她走在一片綠油油的田野裡,祖母說,在戰爭後有一段時間,這塊田長不出任何東西。那次戰爭打了兩天多,屍橫遍野,有德軍也有蘇軍,下過雨後,屍體像是在流淚。村裡的人花了一個多月將這些屍體們安葬。

她一直深思,親耳聽到的這些事情,該如何用文字描述出來?
某天,她讀到了一本書《我來自火光熊熊的村莊....》,作者共有三位阿列西‧阿達莫維奇(Алесь Адамовіч)、布雷爾(Уладзімер Калесьнік)、科列斯尼克(Янка Брыль)。
後來,這本書的作者之一阿列西‧阿達莫維奇(Алесь Адамовіч)成為她的老師。

寫戰爭,更是寫人。

我只記得在戰爭中,人性更重要。

於是,她擴大視野,不僅專注在「戰爭」這一個事實本身。連同人的生存和死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也將真實的情況寫下來。就像杜斯妥也基夫斯基的疑問:「一個人身上能稱為人性的部分到底佔多少?又該如何保護好這部分人性?」

【延伸閱讀】

漫画《战争中没有女人的面容》第9话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我來自火光熊熊的村庄》没搜到,具体是什么书名呢?(連結
>>《Я з вогненнай вёскі…》这个书名是白俄罗斯语,对应的俄文名应该是《Я из огненной деревни》。作者共有三位,分别是Алесь Адамовіч,Уладзімер Калесьнік和Янка Брыль。此书出版于1975年。(轉自作者:聂渲南)

寫戰爭,更是寫人(創作筆記摘錄)(連結
>>中國的這本原著書籍是翻譯為《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這篇翻譯文章有引用奧西普‧曼德爾施塔姆的詩句:「千萬被害者在黑暗中,卑賤地踩出一條小徑....

 

第10話 狙擊手(瑪麗亞上等兵)

現在是會計主任的瑪麗亞,在戰爭時期擔任狙擊手。戰爭期間她曾當過狙擊手,擊斃了75名敵人,榮獲11次表彰。
戰爭爆發當時,她未滿18歲,那時留著長長的頭髮,跟一般的俄羅斯少女一樣.......沒想到戰爭打了這麼久.....
當時女孩們之間流傳著「我們也得上前線!」的聲音,於是大家一起去兵役委員會報名參軍,接受訓練,學習實彈射擊、投擲手榴彈。她其實很討厭槍,更無法想像會用槍來射殺人。當時只是單純地想著上前線。整個訓練班由各個村莊的女孩們組成,共40人。
當時,能上戰場的男人都上前線。村莊內沒有半個男孩。不久,開始號召年輕人參戰,她們也投入戰線。原本以為只有她們這麼積極,沒想到在兵役委員會有非常多的女孩們。看到這樣的景象,胸口彷彿燃起了熊熊烈火。他們對人員的挑選非常嚴格,首先要身體夠好,其次不能是家中的獨生女。此外,因為集體農莊人手嚴重不足,農莊莊主也不太想放人。所以她們被拒絕了....但她們鍥而不捨,四處尋找可以上前線的路徑。
終於可以上前線的時候,那股高興的感覺,一輩子也忘不了。
然後,她最喜歡的長髮,被剪成了女兵頭。身上的連身裙也被收走,連要把頭髮跟衣物寄回家給母親的時間都沒有。
搭上火車,會被分配到哪也都不知道,只知道「要上前線了!」的興奮感。大家都很興奮。

 

第11話 狙擊手(瑪麗亞上等兵)續

謝爾科沃(Serkovo)車站附近有一個專門訓練女狙擊手的訓練所。最苦惱的是警報聲響,就要起床並在5分鐘內穿戴完畢。為了節約時間,她選了大一號的靴子,也沒穿襪子.....後來被發現,冬天不穿襪子就穿靴子是很危險的事情(欸!!!我不知道!?!?!?!?)然後長官親自示範,教女兵們怎麼用裹腳布裹腳。
大家都對她們憐香惜玉,但其實她們不想要被這樣憐憫地對待,她們跟其他戰士都是一樣的!
開始學習警衛勤務、紀律條例、進行偽裝隱蔽和化學防護訓練。每個人都很努力。
學會了閉眼拆裝步槍和判斷風速捕捉移動目標及測定距離,還掌握了挖掘掩體偵查匍匐前進等科目。
無論射擊或列隊,全隊都是績優。

後,終於被分配到前線作戰了!
不過師長看到她們一群少女,傻眼了......雖然有請吃飯,但她們還是內心不太舒服。
隔天,她們展示射擊能力,技術之好,連男兵都吃驚。然後展示原地偽裝的技術,也是很優異。

雖然如此,但是長官跟男兵還是有一段時間不太習慣有女兵的存在。

第一次外出狙擊,她跟瑪莎一組。
她猶豫著......敵人也是人阿......她感到很害怕、渾身發冷.....這種感覺到現在偶爾也會在睡夢中出現......
必須要習慣這種想法......說歸說,還是一輩子都難以忘懷.....

 

第12話 記者(作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思考著如何制定一個通則,來選擇採訪的對象並收集資料。舉例來說,人們是通過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自己參與的事件來認識人生,像麵包師所看到的戰爭,肯定和衝鋒槍排排長看到的不一樣。

(護士)一位女性在手術台邊工作,看過無數手腳被截肢,甚至懷疑這世上到底還有沒有四肢完整的男人....男人們不是負傷就是戰死。
(炊事班)有的人則是對野戰食堂的大鍋念念不忘,有時候一仗打下來,全員犧牲,煮了滿滿一大鍋湯,卻沒有人來吃。

在火車上,原以為是過客聊聊天,沒想到大家對那場戰爭都記憶猶存,有男性乘客也記得隊裡有女兵。
有一位男性乘客提到他們游擊隊裡面有一名勇敢的女孩,她的父母和哥哥在戰前就被肅清了,她打起仗來彷彿不要命似的,像是要證明什麼一樣,但最後,所有人都有獲得嘉獎,只有她沒有,因為她父母是「人民的敵人」。就在我軍要反攻的時候,她的腿被炸傷了。他去探望的時候,她哭著說:「現在大家該相信我了吧?」
仔細看看歷史,俄羅斯的婦女不是只會待在家裡等待丈夫或兒子從戰場歸來,但讓女孩子上戰場,身為男人還是會有種愧疚感。

「像這種出去執行偵察任務的女人,我可以把她當兄弟,但做妻子恐怕就不行了。女性應該是母親、是妻子,是被人愛慕的對象。而戰爭是男人的事,您可以寫的男人打仗的事,難道還不夠嗎?」
另一名男姓乘客說:「膽小鬼們可不敢自己去前線,這些挺身而出的,都是特別勇敢的女孩子。根據前線統計,醫護人員的傷亡人數僅次於步兵。在戰鬥中,為了救一個傷員,得付出多大的代價,那是冒著槍林彈雨救出來的。」

大家述說著對女兵的記憶......最後,舉杯「敬犧牲的人」。然後,開始聊其他的話題。

「在前線有不少漂亮女孩,但我們從來沒把她們當女性看,而是當成戰友,都是些好女孩,是她們把我們從戰場上一個個救回來的。我兩次負傷都她們揹回來的,怎麼會說她們的壞話呢?可是,我只把她們當成兄弟,你能拿兄弟當老婆嗎?頂多也就是當妹妹。」
→ 我差點說......兄弟也可以當另一半阿咳咳咳....(以下消音)

「戰爭結束後,她們全都被看成了受害者。我妻子是個聰明女人,但對女兵還是有些偏見。『她們是去找情人的吧?』、『還不是為了男人才殺出條血路』......」
「但實際上,女孩們對戰爭都很認真,絕大多數都是純潔的。可等到戰爭結束......經歷了滿身的蝨子和屍山血海後,每個男人都渴望能追求美麗優雅、明媚可人的女人。」
→可是......我還是喜歡強男強女啊啊啊(我去旁邊罰跪Orz

他聊起戰爭時,有一位漂亮的女性醫護兵,喜歡上他的朋友。但那小子在戰爭後,卻娶了另一個可愛的女孩,據說沒有很幸福......倒是很懷念那個戰地小情人......要是她的話,一定能當個好妻子,只可惜沒能結婚。四年時間裡,他看的她,總是穿著破靴子和男式棉衣。

我們只想快點忘掉戰爭,結果卻連自己愛的人,也一起忘了。

 

第13話 坦克大隊醫護兵(妮娜)

首先,坦克部隊都不願意收女孩子,甚至可以說,根本不收女兵進去。那麼,妮娜又是怎麼偷偷溜進去的呢?

當年,她接受的是浪漫的革命主義教育,還不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甚至覺得只是書本上的某一種遊戲,也覺得戰爭很快就會結束。她居住的大樓,每天都會有人被送去前線。
當樂隊開始演奏時,女人們都哭了。即使如此,她們還是不覺得害怕,反而覺得好玩。
管樂隊反覆演奏著「向斯拉夫女人告別」的進行曲,起初,她們很喜歡聽「坐上火車遠行」,對她們來說,戰爭是發生在很遙遠地方的事情。

「我當時特別喜歡軍服上閃閃發光的釦子。」→啊...我也是www
盡管已經通過救護班的訓練,但感覺還向是遊戲一樣。後來學校停課,她們被動員去修築防禦工事,住在荒野上散落的棚屋。
她被分派到一個地方,挖掘反坦克壕。有一次聽到德軍突襲的消息,大人們都嚇得躲起來,她們反而好奇地想看德軍飛機。
飛機愈飛愈低,她們好奇地看著......然後......飛機開始掃射.......她整個人像是被釘在地上,無法動彈.....是旁邊有人將她推倒在地上.....就算這個時候,她們也還是沒有那麼害怕......

當德軍步步逼近時,她們一群女兵跑去征兵司令部,但沒有被全部收下,她們只要滿18歲有力氣的女孩,還得是優秀的共產黨青年團(簡稱共青團)團員。
有個上尉在幫坦克部隊挑女兵,但卻沒有挑上她。因為她才17歲,身高也只有160公分。
上尉說:

聽好了,我需要的是坦克部隊的醫護兵,步兵如果受傷倒下,只要爬過去包紮好,再揹回掩體就可以了。
但坦克兵就不是這樣,要救傷員,得先把他從坦克艙口拽出來。坦克兵的身體都很結實,每個都是壯丁,你能把這樣的大個子拉出來嗎?
而且在你往坦克上爬的時候,敵人會盯著坦克打,到處都是亂飛的子彈和彈片。
你知道坦克燒起來是什麼樣的嗎?

其他共青團團員都是高大女孩,都被挑上,只有她被留下....不甘心!
她去送行的時候,其他女孩看她可憐,偷偷把她藏在防水布下面,讓她跟著卡車一起走了。車上的氣氛不像要上前線,反而像業餘樂團要去表演www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好笑。
最後,還是被拒絕了.....他們決定讓她跟著回城的車一起回去。在等車來的期間,被安置在醫護排裡用紗布口罩做止血棉。
每次只要看到有車子來,就會有女孩偷偷通知她,她就躲到附近的林子裡,讓人找不到,等車走了才回去。
就這樣,過了三天,投入戰事。她在壕溝裡準備著,不到半小時就有傷員送來,有受傷的、死亡的,也有女兵。這時大家已經忘記要她回去這檔事,應該已經習慣她的存在,上級也想不起來她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新發的背囊是讓她們裝私人物品,但她卻剪了,做成裙子圍在身上,然後被發現XD
後來上級指示發一套軍裝給她。(就這樣默認了她)

 

第14話 坦克大隊醫護兵(妮娜)續

坦克兵的褲子是用防水布做的,膝蓋上還縫了墊布,可我們卻只有薄料子的衣服。地上到處都是彈片,還有炸出來的石頭,所以沒多久,我們全身就變得破破爛爛了。因為我們不是坐在車裡,而是在地上爬來爬去。

坦克常常起火。坦克兵就算能活下來,身上也會被燒傷。我們也是一樣。為了把著火的人拽出來,我們必須鑽到火裡,那是很嚇人的。

要從艙口把人背出來可費勁了,特別是從砲塔裡。而且,我很快就知道,死人要比活人重多了。

我們當時沒受什麼訓練就進了部隊,連怎麼認軍銜都不懂。
對我們女孩子來說,部隊裡的事都太複雜了。我們剛參軍的時候,還認不清這些菱形、方塊,還有小棍到底代表什麼軍銜。

她們的記憶方法wwwwwwwwwww
依據長得帥不帥、頭髮得顏色、特徵等wwww稍微講一下就知道是在講誰www

有一次,她傷到腿。坦克兵們揹著她來到村莊借宿。大嬸以為她是男生.....哭著抱住她。當下她內心百感交雜,想起了母親......如果她斷了雙腿,回去後該怎麼才好?

18歲時獲得紅星勳章,19歲時獲得衛國戰爭二級勳章。後來隊裡來了很多18-19歲的男孩,他們有講話挖苦她。直到在戰場上,她幫他包紮,他才道歉,說他其實是喜歡她的。

某天,她們被包圍,要嘛突圍要嘛戰死,她就想著......大概就會死在這裡了吧?
一方面是拼命想活下去;另一方面又搞不清楚活著是怎麼一回事。
對她來說,一切都還只是愛情小說或電影裡面的愛情故事。

 

第15話 坦克大隊醫護兵(妮娜)續

在坦克部隊裡,醫護兵死得特別快。因為坦克上沒有給醫護兵坐的位置。她們不得不趴在裝甲上,那時最怕腳被捲到履帶裡。一旦看到別的坦克起火,就要馬上爬過去救人。
一起上前線的還有柳芭、舒拉、托尼亞、季娜,坦克兵們都叫她們是科納柯沃五姊妹,她們後來都死了。她述說起每一位女孩的故事.....

妮娜在前線寫的詩:

女孩勇敢的跳上鐵甲
為的是保衛祖國和家
橫飛滾燙的彈片奈她如何
少女的胸膛  如火焰在燃燒
請記住這張清秀的臉龐吧
不要忘記那位
被擔架抬走的女孩

很多女孩在前線都會寫詩,大家都會把這些拿給她(作者)看,感覺就像女孩們親手製作的戀愛影集,這些原本是為了表現愛情的影集,現在展現的卻是死亡。

我現在有個和睦的家庭,過得很幸福,連孫子也有了......但總感覺自己不是生活在這裡,而是還活在戰爭中。

10年前,她找到了戰友瓦尼亞,當時都以為他已經死了,後來才知道他還活著。瓦尼亞是坦克車長,在普羅霍夫卡近郊幹掉了兩輛德國坦克,但他自己得坦克也被打起火了,車組全部戰死。就剩他一個人還活著,全身被燒傷,眼睛也沒了....當時他身上已經找不到一點活著的跡象....她們將他送到醫院,還以為他活不成了。

之後,按照約定,作者將訪談後精選幾段內容撰寫成文,寄了一份給妮娜,然後收到厚厚的一封信.......
作者遇過幾次這樣的狀況,彷彿一個人身上存在兩種真實,一種是真實存在心底的故事,另一種則是充滿時代感,整體是時就跟新聞一樣。而前一種真實已經被第二種真實給壓垮了。
比如在訪談時,如果她身邊有家人或朋友,特別是有男性在場的話,那麼對方就不會把心裡話說出來。

在意識到有聽眾存在時,會刻意調整話題,這時就很難再往深處談下去。談話會始終在內心的邊緣打轉,這也是人的一種自我保護和審查心理。而且,還會不斷改變說法。聽眾愈多,談話也會變得愈枯燥,就如同被消過毒一樣,成了公式化的發言。

於是,原本可怕的事件,被說成偉大的事業。人內心難以理解的黑暗,也瞬間變成光明。
我已經深陷於歷史的荒野,在那聳立的紀念碑上,不僅篆刻著功勳和自豪,還留下了令人費解的一切。
這種對普通人性的不信任,每次都令我震驚和無奈。這是企圖用理想和理念去替換現實本身。心裡所謂的溫情,其實是冰冷之光。

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天在妮娜的廚房,和她一起喝茶聊天,一起哭泣的樣子。

 

第16話 村莊的女人們

明斯克州 沃洛任斯克區的拉坦茨村,距離首都有1小時車程,是常見的白俄羅斯村莊。原本只打算採訪一位,結果全村的人都來了。
大家述說著戰爭時期的艱困生活......男人們都被徵召了。村莊被燒個精光,沒有牛、馬、狗,就自己當牛、當馬犁田......
有天村裡來消息,說是有批俘虜要送過來,如果有家人就領回去。有些人家領回親生孩子,有些人則領了陌生人。但,有人去告密,所以這些人又被德軍帶走.....在林外處決了......她們哀慟不已,偷偷把這些人的屍體挖出來,好好地埋葬了......

 

第17話 村莊的女人們(續)

列娜的丈夫,在她懷孕的期間,被徵召入伍。丈夫在夏天死去,而女兒在秋天出生。
收到通知的那天,女兒可能也受驚,病了很長一段時間,夜裡睡覺經常哭鬧,只要敲門或說話聲音大一點就會病倒。因為她的緣故,很長一段時間過得很苦.....大約有七年吧?
後來戰爭勝利了,回來的人遠比送去的人還要少。
女兒則是說要待在家裡,因為爸爸沒見過她,如果她不待在家裡,爸爸回來會不知道她是他的小孩......而她則不知道怎麼跟她說,爸爸永遠不會回來了。

另一位女性說她家男人被徵召的時候,可哭慘了.....要他把一堆孩子拋下從軍.....他甚至抱著一個還在吃奶的嬰孩,走去列隊,被軍官罵了之後,哭的眼淚把孩子身上的衣服都弄濕了。
她跟孩子們追在車子後面,跑啊跑啊跑啊....足足有五公里吧......丈夫也哭著不斷回頭看著她們....
後來,她收到通知書,上面寫說丈夫為國捐軀了......連墳墓都沒有。只要丈夫能活著回來,就算少了條腿又怎麼樣呢?

莊稼自己扛.....到森林撿拾柴火...種土豆曬乾草.....還要用這副身子骨拉犁....
沒法子,咱們村裡要嘛是軍眷,要嘛就是退下來的女兵,誰家也沒有男人,連馬都在打仗時被拉走了。

「要是有人說,把牛交出來就不用打仗了的話,那我肯定二話不說馬上交出來......我可不想再讓孩子們去吃我們那種苦啦....」

那些苦事啊,時不時就要從腦袋裡冒出來......

 

 

第2頁|全文共2頁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齊木蘭真 的頭像
    齊木蘭真

    趴趴熊的窩

    齊木蘭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