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心得】
我看到最後,忽然想起了有超級多網路迷因圖文的教育影片《如果早知道男生也會被性侵》。前陣子(?) 中國那邊忽然紅起來,於是又掀起了熱潮,經典的句子如「我看你是不懂喔」、「讓我看看」。
因為我沒看過影片,所以我朋友傳給我看,然後又分享了很多網友針對劇情畫出的故事架構圖,以及裡面的謎團......真的是很複雜,有些我懷疑是網友自己加的......
說回這個故事。
前一頁我所提到的,當我看完時,我想到的作品是非常非常有名的《驀然回首》,同樣是漫畫家,同樣對過去的某個人有遺憾。
不過,兩部漫畫各自要處理的主軸並不相同,主角們選擇的處理方式不同,結局也不同。
老實說,我覺得《指縫中的太陽》最後的結局太過圓滿......讓我忍不住想吐槽時空管理員!你不是說不會改變最終顏世昱會死去的歷史事實嗎?
結果歷史改變了。
而且這樣的改變方法會讓我有點憂心......可我並不是社工師或專業人員,我不確定是不是真的會有這方面的影響......例如:
「如果那個時候,我多注意一點,他/她或許就不會......」
「如果我接起那通電話.....」
「如果我不要那樣說......」
之類的想法。
我看到前面的故事,以為是女主角劉雨菲必須去面對自己的遺憾,當初沒有救到她暗戀的男孩(顏世昱)。結果是她回到過去,而且是以成人的心靈和應對去注意到男孩釋放的訊號,然後讓他有想要活下去的動力。然後,就活下來了。
然後在特別收錄漫畫中,可以看到他的掙扎與害怕,不過,女主角溫柔地握住他的手,陪伴著他。
雖然我對於故事內容的呈現有點意見......不過,透過漫畫這樣的方式說故事,讓更多人接觸到、認識與理解,是很棒的推廣管道。
指縫中的太陽,太陽是男孩(顏世昱),而伸出手遮蔽陽光的是......母親。
注意到那從指縫中洩漏而出的絲絲陽光的,是女主角劉雨菲。
(祝你們幸福~)
Last but not least, 我覺得書末的專家解說有一段話很重要,摘錄如下:
談到性侵,很多人想像的都是女性被害,其實性侵不只發生在女性受害者,男性兒少被害的件數日漸增加。有些人認為男性應該可以反抗、身為男人就要勇敢堅強、男孩沒有女孩受到的傷害嚴重,甚至認為男性被害人長大後會改變性取向,或是變成未來的加害人,這些都是對男性倖存者的錯誤偏見。
性侵害往往是一種全控暴力,對男孩而言,是一種終生的社會性謀殺,一刀刀凌遲著他們的心。他們不是不願意抵抗,多是不敢或無力抵抗,更受限於性別角色、社會期待,而不敢表露情緒。他們把這種傷害視為一種無法抹滅的身體與心靈污漬,他們難以啟齒、擔心被嘲笑不是男人、害怕失去親情和友情,這些恐懼、羞恥、無助與自我厭惡感,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漸漸自我孤立與社會疏離,形成負面的自我概念與憂鬱情緒。這些身體和心理的傷害影響著他們的自信和人際關係,也影響他們的未來。
這本書提醒性侵害倖存者的親友要多一些信任與等待,也許悲傷的形式會改變,但創傷會存在,復原過程需要耐心,不是一次可撫平傷痛,需要傾聽、同理、關懷與接納的陪伴。
【目錄】
指縫中的太陽
chapter 1 溫柔愛笑的男孩
chapter 2 媽媽的豪華大餐
chapter 3 從甜點店到公園
chapter 4 我想要成為太陽
專家解說 如果他的創傷被看見 張淑慧
特別收錄漫畫
後記
【延伸閱讀】
如果早知道男生也會被性侵 - 維基百科(連結)
《如果早知道男生也會被性侵》是中華民國國家教育研究院根據真實案例改編製作的一部性別平等教育宣傳影片,由陳北川導演,傳愛編劇小組編劇,於2012年在基隆市新豐街拍攝。[3]劇情講述了一名男學生阿瑋(黃耀緯飾演)被男子杰哥(伍嘉緯飾演)性侵犯的故事。此片在網路上引起廣大反響,其中台詞也成了網路迷因。
2021-08-30
「兒少性侵案,說不出的傷痛!」 監察院呼籲加強兒少性侵案件的三級預防機制(連結)
2021-05-12
性好有你-從數據解析兒少性侵害的真相(連結)
黃健助理教授提及熟識者性侵害事件中,被害人往往更自責與羞愧而不敢求助,國外研究指出多數這類被害人並未揭露遭性侵害的事實,或是延遲多年之後才揭露,而且多數被害人優先求助對象是親近的朋友而非正式系統,在面對要不要揭露時,有8成的求助者會出現擔心、自責的情緒,而其他人知悉後對於通報,也會承受相當的心理壓力,因此如何營造友善與支持的求助環境,將會是即早介入幫助被害人的關鍵因素。
另外在數位化的今日,孩子習慣透過網路拓展人際互動,也讓別有居心的網友有機可乘,因此衍生性私密照、性勒索、性誘拐等新興數位性暴力。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執行秘書長劉昱均提醒家長及老師,與青少年宣導討論如何預防網路性暴力時,除了「不要」、「不可以」的規範性語句,可以嘗試告訴孩子,拍私密照或上傳等行為可能的風險,讓孩子學習自主思考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產生什麼樣的傷害。
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 首頁(連結)
校園性侵案頻傳,傾聽受害者心聲。|傾聽・兒少性侵|公視 #獨立特派員 第757集 20220706(連結)
電影《無聲》取材自台南特殊學校的集體性侵事件,校園、機構對性侵案的漠視震撼台灣社會。即使性別平等法、教師法狼師條款都已經上路,一旦有學生檢舉,校方必須在24小時內通報,並啟動性平調查。
但2020年一整年,台灣還是有四百多件校園性侵案,其中加害者是學校教職員的就有38起,等於一個月就發生三件。當學校老師、教練、安置機構的守護者變成加害者,受害兒少往往因為自責,不敢說出來,成為一輩子的傷痛。
監察院成立國家人權委員會,第一起大規模調查案,就是針對兒少在校園及機構遭受性侵的調查。藉由傾聽受害者的聲音,能不能補起兒少安全網的破洞?
▻ 圖文報導: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9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