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人魔》。最後兩個章節,我讀了好幾遍,難道是因為這段摻雜一點戀愛的元素?

雖然是戀愛,但是萊克特卻異常冷靜,冷靜到有點不像在戀愛。最後也看不出史達琳到底是被催眠,還是清醒著......或許這樣的懸疑,才能讓萊克特著迷吧!

也是這樣輕描淡寫的描繪,讓我忍不住重看這段好幾遍,從中嚐到一絲絲的甜味。

萊克特在公園遠遠偷窺史達琳,史達琳和妹妹的記憶,交錯重疊著......

萊克特從電視上看到史達琳被陷害抹黑之後,記者追著她跑,萊克特看到電視上的她的表情(並沒有用文字描述史達琳的表情是什麼樣子),然後,萊克特的瞳孔.....

在《人魔》這本書中,很常看到描繪萊克特的瞳孔,紅色的火花.......我覺得很美。

萊克特為史達琳準備生日禮物,被馬森的手下綁架......

史達琳看到汽車底盤下有一個包裹,包裹裡面是一瓶價值三百美元的狄康堡葡萄酒,以及一張字條,上面有她熟悉的字體:「克蕾瑞思,生日快樂。」

然後她才意識到被綁架的人是萊克特。

她遭人陷害,早就已經無法動用調查局的人力資源,所以她決定......

最後那段實在是.......太甜啦~~~~~

雖然還是有驚悚的情節,但我還是不斷重看,才把書拿去還www

 

話說,我每次讀翻譯文學,都覺得外國人真的很重視聖經,書中常常會引經據典,還有各式各樣的歐洲文藝復興、文學家、文化典故等等。真是讓人感到自身所學的不足啊!

 

萊克特好像很喜歡聽郭德堡變奏曲,我記得他逃獄前也是播放這首曲子~

  

 

 

 

【角色】

漢尼拔‧萊克特(Hannibal Lecter):《紅色龍》出場一下下;《沉默的羔羊》在牢中給予史達琳線索,抓到機會逃獄成功;《人魔》主角;《人魔崛起》青少年時期的萊克特。

克蕾瑞思‧史達琳(Clarice Starling):《沉默的羔羊》主角、《人魔》配角,最後被萊克特帶走,變成戀人(?)關係。

傑克‧柯勞佛(Jack Crawford):《沉默的羔羊》、《人魔》

拔尼(Barney):《沉默的羔羊》負責看管萊克特的守衛;《人魔》受雇於馬森,後來離職。故事末段,遇到萊克特和史達琳。

馬森‧維傑(Mason Verger):《人魔》。他曾是萊克特的病人,是萊克特案子中唯一存活下來的人。培育殺人豬,誓言要抓到萊克特,折磨他至死。

 

【註釋】

貝蒂榮(Alphonse Bertillon, 1853~1914)
巴黎警察機構罪犯識別部門的負責人。他發展出一種稱為人體測定學或「貝蒂榮式識別法」的罪犯識別系統,受到法國和其他國家廣泛運用。

麥克‧德巴基(Michael DeBakey)
美國外科醫師,用外科方法治療循環系統缺損和疾病的先驅。

PCR-STR:一種特殊的化驗法,以STR-PCR法為基準的細胞測定系統。

約翰多伊(John Doe):訴訟程序中對不知姓名的當事人假設的稱呼,有「無名氏」之意。此外,doe為雌鹿之意。

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一種檢驗DNA的分析術。

 

《人魔》

[CONTENTS]

第1部  華盛頓

第2部  佛羅倫斯

第3部  新世界

第4部  恐怖日曆的重大時刻

第5部  苛刻的要求

第6部  一根長湯匙

 

[重要人物簡介]

漢尼拔萊克特(Hannival Lecter)
曾是一名醫生,連續殺害多人。在精神病院關了幾年後,脫逃至義大利化名「費爾博士」,擔任「卡波尼宮」的館長。對史達琳有一種特別的情愫。

克蕾瑞思‧史達琳(Clarice Starling)
聯邦調查局探員,曾偵破「野牛比爾」的連續殺人案,因而聲名大噪;再加上漢尼拔‧萊克特多次寫信給她,故也引來不少人對她的打壓。一直致力於逮捕漢尼拔。

傑克‧柯勞佛(Jack Crawford)
聯邦調查局行為科學研究部的主管,也是史達琳的上司,一直很提拔她。但因其妻子死去而終日鬱鬱寡歡。

馬森‧維傑(Mason Verger)
被漢尼拔‧萊克特殺害的少數倖存者,四處搜查和尼拔的行蹤,雇用不少人欲活抓漢尼拔,並對他進行報復。

馬嘉‧維傑(Margot Verger)
馬森‧維傑的妹妹,小時候曾被她哥哥強暴,行為舉止變得男性化。戀人是茱蒂‧英格倫。

奧瑞提斯‧佩尼(Oreste)
三級片導演,受雇於馬森‧維傑,後被殺人豬咬死。

保羅‧克倫德(Paul Krendler)
司法部的副助理監察長,是野心勃勃的政官,且為了籌得競選經費和馬森‧維傑合作,甚至不擇手段陷害史達琳。

雷納多‧帕齊(Rinadle Pazzi)
佛羅倫斯警局探長,曾抓到一連續殺人魔而立下大功,後識破漢尼拔的偽裝身分,最後被漢尼拔殺死,死狀悽慘。

拔尼(Barney)
漢尼拔萊克特被關在精神病院時的看護員,後來在馬森‧維傑底下工作。

卡羅‧迪奧格拉西(Carlo Deogracias)
馬森的部下,因弟弟被漢尼拔‧萊克特殺死,就決心非抓到漢尼拔不可。

柯戴:馬森‧維傑的總管家,體型壯碩魁梧,27歲,愛錢如命。

亞黛莉亞:黑人女性,史達琳的室友。非常關心史達琳。

湯瑪索:薩丁尼亞人。唯一活著的目擊者,傳頌著群豬簇擁萊克特抱著史達琳離開的故事。

 

[萊克特的心] 妹妹梅絲嘉 & 克蕾瑞思‧史達琳

維吉尼亞州立公園(《人魔》p.266~270)

莫札特〈降B大調奏鳴曲〉,彈到第三樂章,看到梅絲嘉、克蕾瑞思‧史達琳......受傷的小鹿......勉強彈到第二個小節,琴聲便又中斷了。(《人魔》p.274)

在華盛頓地方新聞中,他看見史達琳被開罰單的畫面,她的野馬汽車車窗上擠滿了無數根麥克風,記者在一旁播報,說史達琳在萊克特的案件中「違反公務員保密規定」。
萊克特博士褐紫色的眼睛大睜,看著電視機裡的史達琳。在他的瞳孔深處,有無數火花飛舞著,環繞在她留在他印象中的臉。她的面容從螢光幕上消失,但已完整而清晰地留在萊克特博士的腦海中,在那裡,他把她的臉和另一張面容重疊,那是梅絲嘉的臉,他把她們兩個人的臉緊緊結合,火花又再次飛舞起來,把這合而為一的影像帶至東方,飛入夜空,低懸在星光環伺的海面上。
現在,該是宇宙收縮的時刻了,該是時光倒轉、茶杯復合之時,在這世上,該有一塊為梅絲嘉而設的地方。最適合的地方,萊克特博士很清楚,就在史達琳的身上。在這個世上,梅絲嘉可以取代史達林的位置。如果真的如此,如果時光能重新倒流,史達林將會留給梅絲嘉一個空間,有如花園裡的銅盆那樣充滿生氣和乾淨。
(《人魔》p.341~342)

克蕾瑞思‧史達琳不省人事地躺在一張大床上,身上蓋著亞麻被單和羊毛毯。她穿著絲質睡衣,手臂裸露在被單外,被人用絲巾綁住,以保護黏在她手臂上的靜脈注射針管。
在房間裡,有三個地方發出光亮,一個是燈罩裡的燈泡,另兩個則是萊克特博士的瞳孔。當他凝視著史達琳時,他的眼睛正中央射出一小點紅色的光芒。
他坐在扶手椅上,手指摸著下巴。一會兒後,他起身替她量血壓,又用小手電筒檢查她的瞳孔。他走到床尾,掀開被子,讓她的腳露出來,一邊用鑰匙搔她的腳底,一邊觀察她的反應。他呆在那裡,顯然已經沒有任何主意。他的雙手輕柔地握住她的腳踝,彷彿在他手中的是一隻小動物。
.....
他想要釐清時間的秩序,希望梅絲嘉的幼齒不要出現在糞坑裡。
在他狂熱的計算背後,是強烈的渴望,想替梅絲嘉在這個世界找到一個位置。也許,現在這個位置,就是被克蕾瑞思‧史達琳所占據。
(《人魔》p.404~405)

→克蕾瑞思‧史達琳沉睡著,萊克特博士照護著她......感覺有點可愛XD

 

她舉起酒杯湊近嘴邊,卻沒有喝半口。
這個舉動使萊克特博士發現,就算以他的知識,以他施加在她身上的強力干涉,也永遠無法預測她,無法永遠擁有她。他能餵養毛毛蟲,他能對著蛹輕聲說話;但孵出的卻是美麗的蝴蝶,脫離他的掌控。他不禁開始懷疑,她裹在晚禮服裡的腳上,是否藏有她那把點四五手槍。

 

 

【摘錄】

「血鷹──行為科學研究部有這種紀錄。這是西斯堪那維亞的獻祭習俗。切斷犧牲者的短肋骨,把肺葉拉出曝露在背部外攤平,看起來就像一對翅膀。在三○年代,曾有一個新維京人在明尼蘇達做過這樣的案子。」(摘自《人魔》p.289)
→ 美劇第一季第5集「天使」

萊克特博士的第六個被害者正是弓箭獵人......他把陳屍現場佈置得很像中世紀一張叫做「受傷的男人」的名畫,他對中世紀的東西很有興趣。(摘自《人魔》p.294)

 

萊克特博士正在觀賞一齣名叫「時間的簡短歷史」的電影,內容描述天文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生平與事蹟。這部電影來克特博士已經看過好幾次了,現在播放的正是他最喜歡的一段──茶杯從桌上落下,在地板上摔得粉碎。
霍金癱坐在輪椅上,以電腦合成的聲音說:
「過去與未來有何不同呢?就算以科學的定律,也無法給過去和未來下個明確的界定。然而,在日常生活中,過去與未來卻有個很大的差別。」
「你看過一個茶杯從桌上落下,在地上摔成碎片,但你卻不會看到摔破的茶杯自行復合,自動飛回桌上。」
在電影中,使用倒片的手法,螢幕上呈現杯子自行聚合跳回桌面的畫面。霍金繼續說道:
「火商  的失序狀態越增加,過去和未來的區別就會越明顯,給時間一個前進的方向。」

(摘自《人魔》p.340)
火商(entropy),熱力學函數,在此指宇宙中能量與物質(降至惰性均勻的極限狀態)的退降。
 → 惰性均勻www(咳,重點錯啦~)

 

「帕齊是這麼說沒錯,但我不知道該相信誰,馬嘉,妳覺得呢?妳見過他,這個人是萊克特嗎?」
「那是十八年前的事了,」馬嘉說,「我只見過他三次,而他總是站在桌子後面,沒有走動過。他真的十分冷靜,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只有他的聲音。」
(《人魔》p.352)

 

 

相關典故的整理

 

第2頁|全文共3頁
arrow
arrow

    齊木蘭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