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部動畫電影中,是對未來科技的揣想。男主角烏拉(ウラ)是在紀錄發掘局復原課,負責檔案的修復工作,可以說是工程師。

烏拉的右手邊放了一本書,不過紙張上所呈現的是數位內容。男主角翻頁之後,就可以連線跟另外一位員工談話。這個員工傳了一個有待修復的檔案給烏拉。烏拉拿去找女主角,將影片停在某一段,問女主角:「這......是書嗎?」(本...ていうのか?)女主角說應該是吧!過去的書本型態就是長那樣。

後來,有一個員工說,他想要辭掉這份工作,並且問烏拉有沒有想過,復原這些檔案有什麼意義?這些檔案說不定是假的,怎麼可能會有這麼漂亮的世界呢?

女主角說,她可以理解為何很多人都辭掉紀錄發掘局的工作,因為不斷修復這些檔案,讓她感到非常痛苦,破壞這麼美麗的綠色世界的人,就是人類。修復這些檔案,只能看到人類所犯的過錯。什麼也做不到。

烏拉還是繼續修復檔案,並從影片中察覺一件事情:他們目前所在的基地,並不是地球,而是月球。

電影的最後,播放的是男女主角之前一起拍的影片:因為有不想要遺忘的東西,所以才要記錄下來。

 

 

=====關於書(Book)======

影片中,書本的外貌跟現在一樣,不過上面並非印刷字體,而是數位內容,很像電腦,但型態是書,而且可以翻頁。

未來的書會長成什麼樣子呢?或者可以問,未來會有"書"嗎?

曾經有人預言未來是無紙的時代,雖然他所預言的時間早已經過了。但是科技不斷在演進,誰能知道無紙的時代是否會到來。現在,大家都用手機、iPad閱讀,雖然僅限於休閒閱讀,如果是專家閱讀,像閱讀文獻時,大多都是印出來閱讀。

閱讀筆記#5 數位閱讀體驗:向互動與使用者體驗專家取經中有寫到,之前的電子書閱讀器,是因為廠商推測人們喜歡書的型態,所以將閱讀器仿造書的形式製作。但是這樣反而不好用,對使用者來說,方便好取用資訊,才是最重要的。

又如老貓的部落格文章〈實體書店開怎麼辦〉中所寫的:「讀者的需求並不是根據實體或虛擬來畫分的,讀者根據的是他的心理滿足。」所以,當虛擬能夠滿足讀者的需求時,虛擬便會取代實體。

有很多事情,技術上都是可以做到的,只是沒有被普及使用,有很多原因。

人們到底喜歡什麼?使用者的需求又是什麼?

這大概就是人機互動(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出現的原因吧!想要理解人與機械之間是如何互動,並努力做出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產品。(呃,我沒有求證過,這是我自己推測的喔!)

 

 

~影片資訊~

影片名稱:PALE COCOON

翻譯:蒼白的繭;蒼い繭;記憶裂痕(台灣沒有代理,所以有很多翻譯名稱)

導演:吉浦康裕

類型:科幻

影片長度:23分鐘

arrow
arrow

    齊木蘭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