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心得】
每一個角色都是從各自的視角出發,也都有著某些創傷......
因此說了什麼、
所以做了什麼、
結果導致了什麼......
彼此之間的行動,環環相扣.....導向了結局。
看了後記才知道,因為篇幅關係,所以電視劇和漫畫的結局不同!這讓我對電視劇有點感興趣了!
姜老師目擊到陳老師在跟一名女學生拉扯。聽說監視器沒有拍到,所以作為目擊證人前去做筆錄。
因為她曾經受過男生性侵,所以看到那樣的場景,很自然地就套進了自己主觀感受的情境,並且認為她需要去幫助那個女學生。
至於陳老師......他當時跟那個女學生講話,是有原因的。
他小時候,受到紀叔叔和叔母的幫助,叔母的幫助還包含了......
所以當他目擊那名女學生和某一位老師關係很好,又發現女學生的母親跟那個老師有關係.......他就想要去幫助那名女學生。而且過程中,他也沒有為了自己的清白而說出當初為什麼要跟女學生拉拉扯扯。(但也許說出來會比較好?不過劇情可能又會走向不同的結局)
那位老師深受印尼排華事件的影響,有PTSD......又因為無法成為校長候補人選而感到苦惱......想要成為幫助人的人,就得要先成為有權力的人。但最終他卻是捲入權力漩渦中,成為了加害者......
在這個權力關係之中,每個人做出了選擇......
最後那個結局,還滿明顯是篇幅不夠......
雖然略顯倉促,但還是有好好地收尾了。
兩位為了學生好的老師,希望他們能夠好好的......尤其是名譽毀損的陳老師......唉。
── 寫於 2025-01-26
關於《植劇場》&《姜老師,妳談過戀愛嗎?》
編劇王小棣 口述
陳怡靜 整理
《植劇場》的初衷
我們當初決定《植劇場》要嘗試創作類型戲劇的原因,最主要就是覺得過去臺灣戲劇形式太單薄了,希望思考不一樣的戲劇構成條件。所謂的戲劇形式單薄,這麼說吧,就是不管從創作角度或是觀眾角度,戲劇的類型都不夠活潑,應該要再多元健康一點吧。但是,長期處在相對貧脊的環境,想嘗試多元類型的時候,好比恐怖、推理、懸疑,想創新其實不容易,有時作品甚至跟真實生活愈來愈遠,不容易出現原創的類型。
《姜老師,妳談過戀愛嗎?》乘載的價值與訊息
這麼說吧!整部劇的主旨就跟劇名所說的一樣,人們難免會遇到類似的狀況,當自己屬於弱小的那一方,不管是身為女性或其他狀況,好比劇中印尼排華的背景,接下來會怎麼樣?當多數暴力來的時候,不管是年齡、性別或任何社會歷史的原因,當我們做為弱者時,常常懵懂、被迫承受、從中學習,不管是身體暴力或是性別暴力,但我們多少都會經歷過程度不一的過程。經歷過之後,該如何學習信任、學習開放、學習坦承?我們該怎麼重新學習溫暖?這是編劇想要傳遞的重要的主題。
在性別的議題經驗,他們該如何走過這樣的心情?怎麼重新學會信任?這都是很幽微的狀態。學習好像是學生的事情,但其實不然,即使長大了或當了老師,還是有很多需要學習的。
改編漫畫的新實驗
能把戲劇變成漫畫,我真的很喜歡這樣的嘗試,這是非常棒的。《姜老師,妳談過戀愛嗎?》在網路推出試閱版時,我正忙著拍攝《植劇場》的另支驚悚片,實在抽不出時間上網看。但不斷有朋友告訴我,其中還包括編劇喔,他們都覺得,漫畫版很寫實、非常好看,雖然主要角色或劇情有明顯差異,但卻傳達出劇本的原意,表現出劇本中最重要的意涵。《植劇場》能有這樣的改編漫畫嘗試,真的太棒了。
漫畫家後記
這次能夠跟植劇場合作真的是非常開心又榮幸,每週五打開電視都很期待看到《姜老師,妳談過戀愛嗎?》,看著電視裡的威霖,想到這個角色竟是由藍正龍來演,就覺得不可思議。還有漂亮的葉星辰跟帥氣的許光和,兩人在戀愛沙塵暴裡有著完全不同的演出,令人驚豔,還有殺氣十足卻依然漂亮的禾語辰......跟其他許多非常優秀的演員,真的是一種享受。感激王小棣老師的用心,讓臺灣戲劇有了更多的類型,能夠跟這樣的企劃合作,實在難能可貴。
這次漫畫的結構稍微跟電視劇不同,因為篇幅的關係,不得不刪掉一些角色,也因此在篇排上做了些更動,故事的結局也跟電視不一樣。如果看完漫畫,有讓大家稍微體驗到一點不同於電視的樂趣,我也就滿足了。
這次的完稿,真的多虧了很多人的幫助,再次深深地向大家一鞠躬,包含雪鷹、孝姿、阿鹽、筆頭、阿SA、黑書人、綺禮......謝謝你們!還有一直幫我統籌助手的季雅老師,沒有你們,這本書是無法完成的!
當然還要感謝辛苦的編輯部,辛苦規劃進度、幫忙找助手的鮪魚,還有看分鏡、加油打氣的Alan,還有很重要的怡靜,沒有她從中牽線,這系列也不會成型吧!最後最後還是感謝你購買這本書,你的感想打氣對作者都是非常中意的!
再次感恩!
2016. 簡嘉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