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心得】

起初,我看到書名為《赤色博物館》的時候,並沒有想太多。直到我看了作者自序,裡面提到英國的「黑色博物館」!

英國倫敦警視廳有一室俗稱「黑色博物館」的犯罪博物館。該設施用於警官的教育,展示著名刑事案件的證物及遺物。
昔日閱讀外國推理小說而得知它的存在,深深受其吸引。遺憾的是「黑色博物館」並非獨立的建築物,占地不過倫敦警視廳的一室。明明是這麼有魅力的設施,可惜規模卻那麼小。要是能更大的話就好了......
有一次心想既然如此,要是創作虛構的犯罪博物館,使其在自己所寫的作品中登場的話,不是很好嗎?如此誕生的設施,就是收納發生在東京都內所有刑事案件的證物、遺物及偵查文件──警視廳附屬犯罪資料館,俗稱「赤色博物館」。

我看到「黑色博物館」這個名詞,第一個想到的是藤田和日郎的《黑博物館》系列漫畫!(酸梅很推薦!我還沒看過~待看~)

 

犯罪資料檔案的紀錄與整理其實很重要,建立成資料庫,方便搜尋、也可以做為培養訓練偵查員的一個環節。

不過,「整理」和「歸檔」這個工作,真的非常繁瑣!也難怪男主角寺田聰會覺得被貶到這個資料館是不是就是在暗示他要自己辭職?

 

有一句話,我覺得很不錯:

分析過去事件的證物,活用在今後的偵查上。因為所要達成的任務那樣重要,所以我認為非得更加宣傳不可。」(p.123)

雖然寺田聰當下是以很心虛的方式,試圖說服對方,讓對方願意述說關於案件的經過。

 

這本書裡面的五個篇章,五則案件。

我覺得最精彩的是第三篇,關於「直到死亡分隔共犯」,真的很精彩!

寺田聰休假時間開車,目擊車禍。小客車車主留下死前遺言,關於25年前和共犯交換殺人的事情。

「首先我殺了叫做......的男子,一個星期後,要共犯把......殺了......不只是那樣,我......」

故事中有些段落,關於「交換殺人」的描述,我覺得很厲害。摘錄:

Part1. 

直到死亡分隔兩人──在結婚典禮上說出口的那句話,比起夫妻,反倒是交換殺人的共犯們才更合適。
但是,交換殺人的共犯們幾乎不能接觸,這點不同於夫妻。犯行前就不用說了,共犯們的接觸在犯行後也要極力避免,這就是交換殺人的理論。如果不小心接觸,被警察知道雙方的存在,交換殺人的好處便落空了。非得裝成陌生人到最後不可。
交換殺人的共犯們,一邊受到牢固程度超越夫妻的羈絆綑綁,一邊有如一年只能見一次面的織女和牛郎,之間的接觸被禁錮。

Part2. 

交換殺人的夥伴是命運共同體,在某種意義上,存在的重要性超乎人生的夥伴──配偶。那交換殺人的夥伴,即便是偽裝,還是成了共同度日的人生夥伴──直到死亡分隔兩人。

 

太有道理了!

 

 

【延伸閱讀】

當我閱讀故事的第一篇,知道這本小說主軸是以「透過閱讀既有資料、訪談當時的案件關係人去推敲過往案件」的這個過程,讓我想到歐美影集《清白檔案》,關於受到冤獄的人,可以寫信拜託這個清白計畫的組織,請他們重啟調查。不過,因為案件數太多,所以組織也會評估,案件的資料和證據是否足夠被重啟「再偵查」。

還有美國影集《警探辦案實錄》(Real Detective)第1季第3集黑暗面的最後有提到一款遊戲:「懸案遊戲牌」(Cold Case Playing Cards)。網路上可以查到的資料不多,只有找到一篇簡體中文的文章,介紹這款「懸案遊戲牌」(連結)。

 

 

【題外話的筆記】這本小說的翻譯讓我在閱讀上不太順所以就mur一下

題外話(?),我在搜尋其他人的心得時,讀到一篇方格子的心得,前面的段落有提到翻譯的問題。

其實,我在閱讀的時候也是有這種感覺,某些句子的翻譯感覺有點問題。例如:

第一章

「有某樣東西從中島社長的屍體消失了。那是什麼?」(p.35)這邊說的是手機

→我是覺得「從中島社長的屍體消失了。」會比較順。(這個翻譯句法後面也經常出現,讓我覺得有點困惑)

第二章

如果犯人是女人,因為就會穿上那雙涼鞋吧。(p.87)

→閱讀上,比較適合把「因為」改為「應該」,這樣比較通順吧?

「對不起,犯罪資料館這種設施倒是第一次聽說。昨天從妻子聽到這件事情時,剛開始還以為不就是惡劣的惡作劇或詐欺嗎?......」(p.122)

→ 我個人認為多加一點字,會比較順,例如:「昨天從妻子那邊聽到這件事情時......」

 

 

【主角】

寺田聰:偵查員。因為犯錯,從搜查一課被調到三鶯市的赤色博物館(警視廳附屬犯罪資料館)工作。主要的工作是在被保管的證物上面貼QR編碼的標籤。建構在QR編碼接觸掃描器後,便能在個人電腦的畫面上,顯示證物基本資訊的系統。

緋色冴子:綜合職公務員。任職犯罪資料館館長已有8年資歷。黑色長髮的美女。寺田聰第一眼看見她覺得像是「雪女」。

 

【筆記】

CCRS:Criminal Case Retrieval System,刑事事件檢索系統的簡稱,資料庫登錄了戰後所有在警視廳轄區內發生的刑事事件。能從放在警視廳所轄警察局及研究機關的終端機取得。

在犯罪資料館,除了證物外,還保管了偵查資料。

 

【目錄+閱讀筆記】

自序

致敬台灣的諸位讀者  大山誠一郎

英國倫敦警視廳有一室俗稱「黑色博物館」的犯罪博物館。該設施用於警官的教育,展示著名刑事案件的證物及遺物。

昔日閱讀外國推理小說而得知它的存在,深深受其吸引。遺憾的是「黑色博物館」並非獨立的建築物,占地不過倫敦警視廳的一室。明明是這麼有魅力的設施,可惜規模卻那麼小。要是能更大的話就好了......

有一次心想既然如此,要是創作虛構的犯罪博物館,使其在自己所寫的作品中登場的話,不是很好嗎?如此誕生的設施,就是收納發生在東京都內所有刑事案件的證物、遺物及偵查文件──警視廳附屬犯罪資料館,俗稱「赤色博物館」。

那麼,要如何使用這項設施呢?起初的想法是作為殺人事件的舞台,但要是那樣的話,僅一部就完結了。由於非常中意「赤色博物館」的設定,不希望僅以一部作品便告終結。於是想到的系列,就是「赤色博物館」的館長再偵查未解決事件這樣的設定。因為館內收納事件的證物、遺物及偵查文件,所以適合再偵查。可是,盡管思及至此,關鍵的館長性格及事件卻想不出來,因而長期擱置。

有一次受邀小說雜誌撰寫短篇,回憶起這個設定。由於正值《密室收藏家》出版不久,為了與紳士風格的密室收藏家相對照,便試著將「赤色博物館」的館長定位成欠缺溝通能力的奇特女性、綽號「雪女」的冷酷美女。話題於是愈談愈熱烈,終於得以開創《赤色博物館》的系列
系列執筆之際謹記在心的,是將事件整體上定位成現實之物。由於是警視廳附屬的設施,那樣也許會比較合適。而且能對現實的事件,提出滿意外性的解決。由於《密室收藏家》是各種不可能犯罪,為了改變旨趣,這次則蓄意加以封印,取而代之的,是以超乎不可能犯罪的機智解決為目標。

成為拙著當中最現實的話題,雖然對於如何被歷來讀者接受感到不安,但卻獲得了出乎意外的好評,進一步得以幸運地搬上電視戲劇化。

這是部無論在偵探角色的設定上,還是在「對於現實的事件,提出充滿意外性的解決」這種概念上,都是非常中意的作品。要是被問到「現階段的你的代表作是?」的話,我想我會不加思索地提出本作品。

持續企盼更多人享受本作品。

 

→書上的翻譯寫「有一次小說雜誌徵求短篇」......因為我看不太懂這句話,所以我改為:「有一次受邀小說雜誌撰寫短篇」。

 

第一章  麵包的贖金(五億圓)

事件發生在1998年2月。中島麵包社社長死亡。五億圓卻被遺留在廢屋中。

「意思是指殺害社長才是犯人真正的目的,而企業恐嚇則是為了加以掩飾的迷彩偽裝吧。」

社長的手機從中島社長的屍體上消失了。(犯人帶走的動機)

最大嫌疑犯:專務高木祐介

高木的不在場證明的人證:安田俊一,後來車禍死去。

15年來,繼續偵查小組的調查陷入死胡同。恐嚇罪已經屆滿公訴時效。

鳥井副警部,真‧犯人。

 

緋色冴子要寺田聰去詢問高木祐介一個問題:「那天跟安田下棋的勝負。」→高木贏了

 

第二章 復仇日記

死者是枝麻衣子的前男友‧高見恭一為了試探國際法的教授奧村淳一郎是不是殺害了麻衣子而前去拜訪。透過質問,發現了真兇就是他!因為麻衣子懷了奧村老師的孩子又不願意墮胎而殺害麻衣子,所以,殺了他!

後來,高見恭一和室友的租屋處遭竊,竊賊偷了那本復仇日記,事後覺得需要告發而匿名寄到警察局。警方前去高見家的時候,高見畏罪逃跑,遭卡車撞擊死亡。

是枝麻衣子舊姓為「原田」,母親是原田扶美子。丈夫原田弘明因為外遇,後來跟扶美子離婚,但因為麻衣子的死亡事件,後來又再度結縭。

緋色冴子要寺田聰向扶美子和弘明問的問題:
「對不起,這只是形式上的問題,希望不要感到不悅......還記得奧村淳一郎被殺害的九月三日晚上十點左右,在哪裡?做了什麼事嗎?」

→扶美子一個人。弘明回去外遇對象那邊跟外遇對象吵了一架後,到鬧區的小酒館一家又一家地喝酒。

疑點1. 奧村被自家書房的裁紙刀殺害。但是高見是預謀犯案,為何沒有自備凶器?甚至在日記上也沒寫?

疑點2. 通常犯罪現場的空調及燈火之類,犯人才不會放在心上。盡管那樣,高見卻簡直就像要離家外出的人,留神空調及燈火。這種行為非常不自然。

麻衣子殺了奧村,高見為了袒護麻衣子而偽裝自己殺了奧村,寫進日記裡。開冷氣延後死亡時間。

 

第三章 直到死亡分隔共犯

寺田聰休假時間開車,目擊車禍。小客車車主留下死前遺言,關於25年前和共犯交換殺人的事情。

「首先我殺了叫做......的男子,一個星期後,要共犯把......殺了......不只是那樣,我......」

詢問了車主友部義男的妻子友部真紀子,得知1998年9月19日,發生丈夫的伯父友部政義被強盜殺害的事件,當時他們夫妻在美國紐約旅行。

依照友部義男的自白,他犯下殺人罪行,並在一個星期後由共犯得逞。所以回推時間,9月12日有發生兩起殺人事件。

直到死亡分隔兩人──在結婚典禮上說出口的那句話,比起夫妻,反倒是交換殺人的共犯們才更合適。
但是,交換殺人的共犯們幾乎不能接觸,這點不同於夫妻。犯行前就不用說了,共犯們的接觸在犯行後也要極力避免,這就是交換殺人的理論。如果不小心接觸,被警察知道雙方的存在,交換殺人的好處便落空了。非得裝成陌生人到最後不可。
交換殺人的共犯們,一邊受到牢固程度超越夫妻的羈絆綑綁,一邊有如一年只能見一次面的織女和牛郎,之間的接觸被禁錮。

死於交通事故的男子是不同人!並非友部義男。將之假設為X。

那還有另外兩組殺人事件可以被考慮:

第一組:9/15 OL(女性)、9/22西浦田商店店東溺死
第二組:9/19 友部政義(男性)、9/26 品川車站主婦殺害事件(齋藤千秋)

X──齋藤明彥

齋藤明彥殺害真紀子的姻親伯父,而真紀子則殺害明彥的妻子千秋。

(1) 假裝友部義男的人是誰?齋藤明彥。

(2) 友部義男和齋藤明彥何時替換?為什麼要替換?友部義男的本尊去哪裡了?

可能因為本尊知道了,被真紀子滅口了。所以兩年前才會移居遠離東京、不擔心會遇見熟人的奄美大島。之所以會來到東京,是因為檜原大道附近的山林成為太陽能發電所建設預定地,本尊被埋在這裡。

真紀子和齋藤明彥是小學同學,兩人重逢於1987年12月所開的同學會。

交換殺人的夥伴是命運共同體,在某種意義上,存在的重要性超乎人生的夥伴──配偶。那交換殺人的夥伴,即便是偽裝,還是成了共同度日的人生夥伴──直到死亡分隔兩人。

 

第四章  火焰

本田英里美的母親(懷孕三個月)、父親、阿姨被某個犯人下毒殺死並縱火燒光,那個人至今沒找到。她現在是攝影師,寫了一邊隨筆。讓緋色冴子館長在美容院看到,影印了一份回來讓寺田聰進行再偵查。

1992年的事件。本田章夫、朋子夫婦,朋子的妹妹‧晶子。

鄰居說,可能是糾纏晶子的前戀人。偵查的結果是篠原智之,有不在場證明。

緋色冴子吩咐要問的問題:「我因為沒有小孩,倒不是很清楚,聽說幼稚園在通常的保育時間終了後,也有托育到傍晚的所謂時間外保育制度。您的幼稚園也有嗎?」

英里美是晶子跟丈夫的孩子,作為難以孕育孩子的朋子的小孩養育.....但是,晶子又懷孕了,這次,她......

 

→ 我有個疑惑,被火焚燒之後還能夠驗出DNA嗎? (用牙齒治療紀錄辨識身分確定可以,但DNA?)→結果下一章有說明ㄟ

 

第五章  至死不渝的提問

而且,過去應該就能忘了。

但是,並不是那樣。過去絕不會消失。以為已經埋葬,卻又甦醒過來。
為了埋葬過去,無論如何也有想要問的事。如果在那提問上能得到解答,就能從過去逃離詛咒的束縛。
但是,骨灰什麼也不給我說。
要怎麼做才能在這提問上得到解答?

偵查一課來電,想要取回26年前為解決事件的證物和偵查資料。是1987年12月9日,在調布市的多摩河河岸,發現24歲男子的他殺屍體事件。

這次發生的案件,像是模仿26年前的案件。模倣犯?還是內部有人是犯人?

緋色推論,是同一犯人所為。但是為什麼要模仿自己的犯行?

「血的比較」。26年前的是建中,附著在被害者衣服上的血,不屬於犯人本身所有,而是與犯人親近的人物所有。(那人可能已經死了)

在記者會上,針對血的比較親自質詢。東邦新聞的藤野純子。

現在事件中,血的所有人是她兒子。

26年前的事件中,血的所有人是她父親。兩者之間是否有祖父與孫子的關係,便是她想要調查的事。

 

因為在火葬場被八百度到一千兩百度的高溫焚化,DNA已經被零碎截斷,所以無法用於DNA鑑定。如果是火災現場的遺體,由於並非那種程度的高溫,因此能做DNA鑑定但是如果置於火葬場的高溫,靠現代的技術便不可能做鑑定。恐怕她在當初曾將骨灰帶入民間調查機構,想要委託作DNA鑑定卻被告知辦不到吧。

 

第2頁|全文共2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齊木蘭真 的頭像
    齊木蘭真

    趴趴熊的窩

    齊木蘭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